Vögtlin集成流量计量的数字式气体压力控制器
Vögtlin IP67 级防护且防爆的热式质量流量计和控制
Vögtlin 的气体可变截面流量控制器
Vögtlin高精度气体质量流量计和质量流量控
VA 550德国CS插入式气体流量计/流量传感器
集成有测量段的VA 520德国CS流量计/传感器
VA 521德国CS紧凑型嵌入式气体流量计
VA 500德国CS压缩空气和气体流量计
集成有测量段的VA 570德国CS气体流量计
VD 500德国CS用于FAD测量的潮湿气体流量计
交付时集成有测量段的德国CS VA 420 流量计
PI 500德国CS便携式流量计
DP 500德国CS手持式露点仪
DP 510德国CS便携式露点仪/露点传感器
DS 52德国CS露点仪监测套装-监测冷冻式干燥机
DS 400德国CS露点仪露点监测套装
FA 410 德国CS露点测量仪
FA 510/515 EX德国CS露点仪防爆探头
FA 510/515德国CS露点仪探头
FA 550德国CS重型露点传感器
FA 510/515德国CS露点传感器-测量冷冻式干燥机
DS 400德国CS露点传感器监测套装
DS 52德国CS露点传感器监测套装-监测吸附式干燥机
DP 400 mobile德国CS便携式露点仪/露点传感器
FA 505 - 德国CS原厂应用露点传感器
微流体技术在医疗保健、生物分析等领域的精准应用(如药物输注、微量试剂反应),对低流速测量的灵敏度与稳定性提出极高要求。传统流量测量设备或因体积过大无法适配微通道,或因低流速下信号微弱导致精度不足,难以满足场景需求。本文基于量热原理设计一款热式微流量计,通过优化传感器布局与热传递分析,重点解决微流体低流速区间的精准测量问题,为微尺度流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。
该热式流量计以量热原理为核心,通过监测流体流动引发的热分布差异反推流速,结构设计围绕 “精准捕获热信号” 展开:主体为柔性硅胶管(承载工作流体),管路上集成 1 个微加热器与 3 个铂热传感器(T₁、T₂、T₃),形成 “参考 - 上游 - 下游” 的监测体系 ——T₁为参考传感器,用于消除环境温度干扰;T₂靠近加热器,捕捉加热后的上游热损失;T₃位于下游,追踪流体携带热量的变化趋势。
工作时,微加热器持续输出稳定热通量,流体流动会改变管内热分布状态:低流速下,流体与加热器的热交换更充分,T₁、T₂、T₃间形成清晰的温差梯度;高流速下,流体快速带走热量,温差梯度逐渐平缓。通过分析三个传感器的温差关系(如 T₂-T₁、T₃-T₂),可间接反推出流体流速,核心逻辑是利用热传递效率与流速的关联性,避免对微尺度流体流场的破坏。
研究通过仿真分析与参数验证,明确流量计在不同流速区间的性能差异,核心特征集中于 “低流速高灵敏度”:在微流体常见的低流速区间内,传感器间温差梯度稳定,能精准识别微小流速波动(如痕量流体的细微变化);当流速超过特定阈值后,温差斜率明显衰减,灵敏度逐步下降。这一特性恰好适配医疗场景需求 —— 药物输注、静脉治疗等场景的流速多处于低范围,流量计可实现剂量的精准把控,避免因流速偏差引发的治疗风险。
进一步的参数优化研究(如微调 T₁、T₃的轴向位置)显示,传感器位置变化对整体灵敏度影响极小,仅在特定流速区间出现微弱温差波动。这表明该布局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,无需复杂的位置校准即可保持测量一致性,降低工程应用中的调试难度。
该热式流量计的核心优势在于 “低检测限 + 高兼容性”:其最小可检测流速能覆盖微流体场景的痕量需求,且硅胶管与铂传感器的组合,可适配水基、生物相容性流体等多种介质,避免对样本(如药液、生物试剂)的污染。从应用场景看,该设计尤其适配医疗与生物领域 —— 在药物输注中,可实时监测药液流速,确保剂量精准;在微通道反应中,能稳定控制试剂输送速率,提升实验重复性。
相较于传统热式流量计,该设计通过 “三传感器协同监测” 减少了环境干扰,且无需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,兼顾测量精度与工程实用性。同时,柔性硅胶管的选用使设备可适配非规则微通道布局,拓展了在微型医疗设备、芯片实验室(Lab-on-a-Chip)等场景的应用潜力。
该热式流量计通过原理优化与结构创新,填补了微流体低流速精准测量的技术空白。其 “低流速高灵敏度” 特性与微流体场景的需求高度契合,尤其在医疗领域能为精准治疗提供保障。未来可进一步优化加热器与传感器的集成工艺,推动设备向微型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,为微流体技术在更多高端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。